韩国足球紧张了!00后球员集体登陆欧洲,王钰栋身价暴涨创纪录_邝兆镭_西班牙人_山东
听说西甲比利亚雷亚尔盯着咱们18岁的王钰栋,这小伙身价一年内从40万欧飙到150万欧,创了中国足球18岁球员的纪录。还有15岁的刘凯源,已经正式签约比利亚雷亚尔梯队,成了首个登陆西甲梯队的“后”中国球员。他在西班牙U16联赛下半赛季爆发,11场比赛轰进12球。
别说胡荷韬、蒯纪闻这些年轻人,全都被欧洲球探盯上了,说不定冬季转会窗就集体留洋。 韩国媒体MK体育都特意报道,说中国年轻球员的成长让他们感到紧张。
中国足球多少年没这么让人兴奋了
以前都是咱们眼馋日本韩国的球员在欧洲踢得风生水起,现在终于轮到别人关注咱们的年轻人了。王钰栋这事儿特别有意思,比利亚雷亚尔确实想签他,只能保证二线队的机会,小伙子居然选择先留在中超。浙江队总经理焦凤波说了,俱乐部支持他留洋,但得找准时机,得是合适的俱乐部,各方面都得匹配。这种不盲目出去,而是理性规划的做法,看起来比以前成熟多了。
其实已经有一批中国小球员在欧洲闯荡,16岁的邝兆镭刚刚加盟了西班牙第四级别联赛的西协乙俱乐部莱里达竞技,签约到2027年。这小子是“中国足球小将”项目出来的,速度飞快盘带还好,在西班牙青训梯队里已经小有名气。还有15岁的刘凯源,从福建泉州走出来,一路辗转重庆、北京、苏州训练,最后在西班牙爆发,被比利亚雷亚尔看上。 他现在身高1米,踢前锋,之前还入选过中国U14国少队。
郝士超18岁就在塞尔维亚甲级联赛
(二级)的因吉亚队踢球,已经进了一线队大名单。刘邵子洋21岁,从奥地利丁级联赛一路打到奥乙主力门将,上个月还扑出了关键点球。
这些年轻人散布在欧洲各个角落,慢慢布下了“欧洲据点”。
留洋这条路不好走,除了场上竞争,场下的挑战也不少。20岁的王拔豪现在在荷兰乙级联赛的登博斯俱乐部踢球,他提到很多中国球员性格内向,不擅长交际,在球场上怕犯错,做决策时总选安全的选项,缺乏创造性和冒险意识。他自己是从国内陕西联合租借到荷兰的,虽然联赛级别不是顶级,他敢拼敢想。
语言、文化差异、不同的战术体系,这些都得适应
选择合适的俱乐部特别关键,不能光看名气,得看球队打法适不适合自己,能不能保证出场时间。 要是总坐冷板凳,那还不如在国内踢呢。
中国足协这几年也在推动球员留洋,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比如和欧洲俱乐部建立合作,在转会上提供支持。 听说还找了赞助商,出资7500万,帮助山东泰山、上海申花这些俱乐部的年轻球员去欧洲第三、第四级别联赛效力,每人一年能拿到50万补贴。 这样球员就不会因为收入低而放弃机会了。
董路的青训营模式挺特别
他们每年带队去德国、日本、西班牙踢30场高强度比赛,去年U15队连克多特蒙德、河床梯队,拿了世界亚军。他们搞流量营销,邝兆镭9岁时抖音粉丝就破百万,商业收入反哺训练费,吕孟洋单场直播打赏能收5万,青训不再“为钱发愁”。他们不收“培养费”,孩子随时能走,不让家长有经济负担。
孙继海的青训走了另一条路,日均训练2.5小时,靠商业赛磨炼技术,上午文化课下午训练,合作成都七中等名校,85%学员保高考升学,但三年只输出1名欧洲球员。 有人调侃说“董路赌的是天才,孙继海养的是学霸”。
日本U12注册球员有8万人,中国只有1.2万。 董路说过:“如果全国有100个邝兆镭,我们早冲出亚洲了”。
现在刘凯源、邝兆镭、王钰栋他们一个个走出去,让人感觉这次留洋不再是“到此一游”的摆拍,而是动真格的了。
中国足球历史上也有过留洋的高光时刻
像古广明、贾秀全、孙继海、杨晨、郑智,都在欧洲留下过脚印。 武磊在西班牙人的经历也给了后来者信心。总体来说,能在欧洲顶级联赛站稳的中国球员太少,和日韩的留洋规模没法比。
金元足球时代,国内俱乐部用高工资留人,联赛好看了,球员出去的动力小了。 制度支持也不够,很多家长和球员得自己花钱出国试试,足协的支撑体系没跟上。
日本足球就做得周到,从青训就和海外俱乐部有联系,足协和企业支持球员,解决他们生活和职业发展的麻烦。
韩国靠自己的青训体系和国家队战略,系统地往外送优秀球员。 中国球员留洋常常像一个人在战斗,没有专业支持,青训和国际足球市场接不上轨。
王钰栋暂时选择留在中超
说明年轻人越来越理性了,浙江队给他规划了路径,包括语言培训、提升自力更生能力,这些都是为留洋做准备。俱乐部说这不是盲目推进,而是有针对性的部署。余嘉豪从CBA去西甲篮球联赛的例子也挺启发人。他说如果留在CBA,待遇会比去西甲好,但“这不是钱的事”,年轻时候见识世界、提升能力更重要。
他经纪团队说西班牙联赛每场只能注册两名外援,竞争激烈,但这也是持续的鞭策。 他觉得在欧洲每周比赛不多,有更多时间针对性训练、理解欧洲体系、恢复身体,减少伤病,这也意味着更多自由空间,更得“靠自己”。
这些年轻人的选择背后,是对个人发展的长远考量。 他们不再只看眼前利益,更看重成长空间和平台。热问计划
